当前位置:标准网 团体标准

T/CI 054-2023 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T/CI 054-2023 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T/CI 054-2023

团体标准推荐性
收藏 报错

标准T/CI 054-2023标准状态

  1. 发布于:
  2. 实施于:
  3. 废止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 标准号:T/CI 05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R00/09/E481
  • 发布日期:2023-04-2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01
  • 实施日期:2023-04-24
    团体名称: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 标准分类: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土木工程

内容简介

本文件适用于震后15-20年内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程设计,也适用于地震设防烈度高于Ⅷ度地区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其他区域沟道内松散物源丰富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凡铁路、公路、水路、水利、电力、矿山、油气管线等生命线工程,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可作专门研究本文件规定了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基本规定、工程设计标准、设计参数确定、分项工程设计、工程监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措施说明等4 强震区泥石流工程设计总则4.1 防治工程设计阶段划分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按泥石流所属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划分进行分阶段设计,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和变更设计三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应在工程全面勘查成果基础上,根据防治目标、保护对象和治理范围,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论证,通过比选提出推荐设计方案
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报告、设计方案图纸及工程投资估算
施工图设计应在审定的全面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可靠性与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编制施工图设计报告、施工图设计图册、监测方案及工程投资预算
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使之满足实施要求;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
施工开挖后揭露的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因震后泥石流暴发、极端暴雨洪水冲刷等特殊情况,造成沟道地形、物源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根据补充勘查成果进行变更设计
应急治理工程可按照一阶段设计,即根据现场勘查,立即进行施工图设计,视情况进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并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测
4.2 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应包括立项任务书、防治工程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应满足各设计阶段要求,主要包括地形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勘查成果资料及其他水电条件等
4.3 设计总体思路基于强震区宽缓与窄陡沟道型泥石流不同动力学特性与流量下泄及动力学控制,针对宽缓沟道型泥石流采用“拦挡+排导”、窄陡沟道型泥石流采用“沟内固源固床+沟口拦挡停淤+排导”治理理念进行综合防控
防治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抗冲击、耐磨蚀的结构型式与施工工艺;对强震区沟道型、高位滑坡型泥石流灾害链应进行全过程动态指标监测
强震区震后泥石流设计总体思路,应参考《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规范》B.1,并充分考虑不同烈度区、不同地震加速度对泥石流规模与频率的影响

起草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枣庄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起草人

胡卸文、陈洪凯、高延超、赵松江、王文沛、余斌、徐林荣、李德华、焦朋朋、余志祥、罗刚、刘波、何坤、韩征、张友谊、赵世春、李为乐、苗晓岐、刘清华、姚强、常鸣、丁明涛、齐欣、赵峥、覃亮、郝红兵、蒙明辉、高路、苏娜、张楠、杨涛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 标准质量:
  • 下载说明

  • ① 欢迎分享本站未收录或质量优于本站的标准,期待。
    ② 标准出现数据错误、过期或其它问题请点击下方「在线纠错」通知我们,感谢!
    ③ 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